燙傷后正確處理傷口的5個步驟?燙傷常發(fā)生在兒童身上,因為他們好奇心強,自我保護能力弱,動作不協(xié)調(diào),稍有不慎就會燙傷。燙傷后,我不知道該怎么辦,所以我在燙傷部位涂了酒精.牙膏、醬油和其他物質(zhì),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,甚至會影響以后的治療和預后。燙傷后不要驚慌,只要做以下幾點,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燙傷。
燙傷后該怎么辦?
1.用冷水沖洗
不小心燙傷后,第一次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部位,一般沖洗20~30分鐘左右可以緩解疼痛,也可以避免熱量擴散到深層組織。一定要記住,冷水沖洗是最關鍵的,早沖洗,早受益,選擇普通自來水。不要盲目冰敷,以免凍傷,加重對皮膚的損傷。值得注意的是,水流應適度,避免水流過快,防止水泡破裂。如果燙傷部位在軀干或臉上,流動的水很難沖洗,不妨用冷水浸泡毛巾,冷敷。
2.輕輕脫下衣服
冷水沖洗后,慢慢脫下燙傷處的衣服,或者用剪刀剪掉。脫衣服時,一定要注意動作溫和。衣服可能與皮膚粘連。如果用力脫衣服,會破水泡,撕掉皮膚,加重病情。如果有粘連,只能保留粘連部分,剪掉周圍的衣服。
3.浸泡30分鐘
只有少量皮膚燙傷,燙傷部位應在冷水中浸泡30分鐘,以減輕疼痛,穩(wěn)定情緒。但燙傷面積大,不能長時間浸泡,否則會導致低溫。
4.用無菌醫(yī)用紗布覆蓋
燙傷部位用無菌紗布輕輕覆蓋。如果家里沒有無菌紗布,可以選擇干燥干凈的軟布或毛巾覆蓋。但是,不能使用羊毛絮狀物體,以免粘在傷口上,難以清潔,影響傷口處理。
5.及早送醫(yī)
當出現(xiàn)大面積燙傷或嚴重燙傷時,不能簡單急救,還需要選擇正規(guī)醫(yī)院進行下一步治療,醫(yī)療期間必須保護傷口,防止感染。
冬季如何防止燙傷?
1.正確使用熱水袋
在寒冷的冬天睡覺時,用熱水袋保暖。毛巾應包裹在熱水袋外。熱水袋的蓋子必須擰緊,全面檢查后才能放在床上。
2.調(diào)整洗澡水溫
冬季洗澡時,先放入冷水中,再加入熱水,洗澡水溫不能超過40℃;熱水器溫度應控制在50℃以下,水溫達到65℃以上會燙傷皮膚。另外,熱水器不能放在桌子上,吹風機和熨斗要遠離孩子。
溫馨提示
不小心燙傷后不能隨意涂抹東西,無論是蘆薈凝膠.牙膏或醬油沒有用,但會引起感染,改變傷口的顏色,影響主治醫(yī)生的判斷。不要自己打破水泡,也不要用手指去除痂皮,水泡大而劇烈疼痛也需要由專業(yè)醫(yī)生處理,不能去除痂皮,否則會使傷口暴露,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;燙傷后不要冰敷,以免使血管迅速收縮,皮膚組織損傷進一步加重。